2018/03/20 | 来源:中山商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摘要]越来越多的宫廷家具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无疑推动了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传播。作为宫廷艺术家具的知音,太和木作必将不遗余力,继续传承木艺。
金风一染芳华,开遍了福熹安康。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故宫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四人落座扇形面南官帽椅。故宫,这座气势恢宏的城中之城,再次举世瞩目;红木家具,这种对外输出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再次大放异彩。一次历史性地会晤从观摩历史开始,匠心独具。

故宫乾清宫内的金漆云龙纹宝座及金漆雕云龙纹五扇式屏风
显然,红木家具与历经修缮的故宫亦越来越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文化名片,这种来自民族的文化自信,令国人骄傲、动容!为此,这不得不使人联想到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形成的中国宫廷文化,以及其衍生的宫廷艺术家具。了解过去,才能奔向更好的未来。所以,契合国际风向标,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宫廷艺术家具的“前世今生”做一个细致的解读与展望。

故宫保和殿内的髹金漆龙纹宝座及屏风
那么,宫廷艺术家具是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只有故宫才有吗?其次,都是精品吗?在当代还能生产出如明清般优秀的宫廷家具吗?带着满心的疑惑,小编查阅书籍历史资料,并找到了与故宫紧密相关的红木家具企业:故宫博物院指定文物家具修复单位、宫廷艺术家具第一品牌——北京太和木作中式古典家具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木作)。从他们的宫廷艺术家具营造之旅进行探秘。
明清宫廷家具,博采众长的皇家记忆
宫廷艺术家具,从字面看,顾名思义就是皇宫中使用的家具。在我国封建社会,宫廷拥有绝对的尊贵,皇家贵族所用之物也一定是要求最好的,所以在宫廷家具的制作上也必定是集能工巧匠,取稀世珍品之木,在纹饰、用料、工艺、设计等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和严格的审批程序,并由指定地点打造,展现大气磅礴之势,衬托出王者霸气,从而形成在那个年代真正意义上最高水准的“宫廷家具”。
由此,很多人在看过清宫电视剧或电影后,更加认为清代家具就是宫廷家具。但其实不然。明朝张瀚曾经在《百工记》中这样描写明代北京故宫的器物:“自古帝王都会,易于奢靡……余尝数游燕中,睹百货充溢,宝藏丰盈,服饰鲜华,器用精巧,宫室壮丽。此皆百工所呈能而献技,巨室所罗致而取盈。”也就是说,无论哪朝哪代,帝王之都往往拥有最奇巧繁华之物,最精华的家具精华也往往汇于帝都。

太和木作《红酸枝卷云大画桌》
据史料记载,宫廷家具既有明代宫廷家具,也有清代宫廷家具,两者交相辉映。两个朝代的宫廷家具特点除了做工都要求最高水准,还大有不同。明代宫廷家具追求富丽雅致、清新活波的艺术感。清代宫廷家具讲究各种雕刻、镶嵌,体现豪华艳丽、古色古香、端庄典雅,同时还有造型文雅秀美的苏氏风格,款式多样。至今,故宫所藏明清宫廷家具达8000多件,绝大多数都是当今家具之珍品。
然而,重读历史,不得不提及盛极而衰后的文化继承和变化。乾隆年间,国力已达盛世之巅,上层社会穷奢极欲,工艺品务求精致,图案大多富丽繁缛,装饰性很强,但整体的艺术性却有所下降。嘉庆帝以及道光帝年间,标榜节俭,不再大兴土木,家具的采购运京大幅削减,宫廷的出样指令和地区间的艺术交流亦随之减少,加之西方文化入侵造成的差异,家具的地方流派分化明显,整体质量水平下降。宫廷家具也不再件件是精品,也不仅仅只有故宫有。
当前,大部分宫廷家具精品藏于故宫,还有一部分藏于颐和园、钓鱼台、承德避暑山庄、恭王府,还有台北故宫等,甚至有一大批流于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因此,今日,我们探究宫廷家具,不仅是了解宫廷家具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等,更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的国粹文化。
承前启后,讲究“精、准、细”
宫廷艺术家具主要由指定的宫廷造办处负责,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经过皇帝“亲力亲为”的设计。据考证,当时的皇帝对家具尺寸、用材、纹样、形制都详细指导,这出于皇帝自身的喜好偏爱与审美,无形中对家具有着最终影响。在《造办处活计档》,也有雍正、乾隆等多位皇帝对家具、景泰蓝、雕刻等多种工艺的指导意见,因此当时的宫廷艺术技艺最终风格受“皇家口味”影响巨大。而出自于皇宫的宫廷家具引导着王公贵族竞相模仿,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让宫廷家具逐渐影响民间。
太和木作《紫檀拐子凤书桌》
在清朝晚期至新中国成立前期,大量早期的精美宫廷家具落入民间,而民间仿制、修理宫廷样式家具风潮渐起。原本只有皇家贵族才拥有的极品家具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但是,宫廷家具不同于一般的红木家具,要做到神韵兼备,必须对其历史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在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必须以极致的态度对待。庆幸的是,我们在皇城脚下寻找正宗宫廷家具时,发现了源自宫廷的品牌——太和木作,进而对当代宫廷家具有了新的认知。
太和木作是故宫文物家具的修复单位,承担了故宫文物家具的修复,并且成为故宫仿古家具文化产品唯一的合作经营单位,修复主要负责人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更是对明清家具的保护和修复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掀起了一场宫廷文化再创作。“故宫有严格的标准,必须精细勘察。修复是对历史复制的过程,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雕刻功底,而且还要掌握—定的物理、化学、美学、材料学等知识。基于这些经验和优势,我们才得以创造出别人无法比拟的一比一的高仿宫廷家具。”关毅坦言太和木作能做出正宗宫廷艺术家具的原因。
太和木作坚持走精品路线,承前启后,明代、清代、现代,三代传承,三代匠心,如出一辙。太和木作的每一件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榫一卯、一木一器,不做批量化生产,设计制作力求最高水准,加之有饱览明清顶级家具,得以深刻认识家具内部榫卯结构的关毅本人设计监制,足以保证产品的品质。
慢下来的当代宫廷艺术家具
关毅坦言,故宫宫廷家具的修复者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修复工作很琐碎,但是因为是对传统文化的重现,是与工艺登峰造极的艺术品零距离接触,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也一定不能过于追求效率,而是要以效果、质量为主,沉下来慢慢做,精雕细琢。正是这样的理念,太和木作生产制作的宫廷艺术家具耗时也比一般企业长。
除此之外,关毅强调古老和现代技艺的结合,让宫廷家具在当代获得新的生命力。以前古典家具制造都是手工的,而现在有了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更好的技术,如先进的木材烘干工具和技法等,是可以根据时代发展来选择。而在修复和制作古典家具的技法上,则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历史风范。以外国政要们点赞太和木作宫廷艺术家具中的皇宫椅为例,它由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以故宫乾隆花园收藏的《束腰带托泥圈椅》为蓝本,精选印度小叶紫檀,精心监制而成,呈现出独特的东方情怀,尽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色。
太和木作《海南黄花梨麒麟纹交椅》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尤其以宫廷艺术家具为代表一直在国际艺术品领域拥有极高的地位,世界知名博物馆中都藏有明清时期的古典家具,近年来随着古旧家具修复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宫廷家具得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而大规模的古旧宫廷家具展览,无疑推动了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传播。作为宫廷艺术家具的知音,太和木作必将不遗余力,继续创造更多经典佳作,传承木艺。(来源:《太和木作》2018刊 舒鋆鋆∕文 杨银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