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 来源:中山商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摘要]今年7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启动了“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活动,并于日前通报了调查情况。结果显示,高达47%的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规范标识”三大突出问题。
上海媒体对“2016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今年7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消保委)启动了“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活动,为55位消费者提供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进行了免费权威检测,涉及17家商场、47家企业。而据记者了解,上海消保委于近日对外通报了“2016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情况,结果显示,高达47%的样品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规范标识”三大突出问题。
红木家具是实木家具的一种,在此次检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消费者林先生今年6月购买的八仙桌,在订货单上显示其家具材质为微凹黄檀,最终检测下来,其抽斗底板后端实为刺猬紫檀。而另一位消费者曾先生购买的总价为27500元的《锦上添花沙发七件套》,订货单标称材质为酸枝,可经对其中单人沙发的抽样检测,发现扶手抽斗底板后端材质实为可乐豆木。
另获悉,在此次活动中,上海消保委也发现商家不规范经营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存在主体不清、约定不明和不开发票等问题:消费者提供的家具订单、发票上的经营者信息与实际经销企业一致的仅占43%;多数商家的订货单不规范,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和规范标注商品基材、辅材的比例仅为53%;仅27%的消费者表示商家开具了发票,而在开具发票的商家中,在发票上注明家具材质信息的比例为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红木家具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上海是我国大型的红木家具销售市场,其市场流通的红木家具可谓琳琅满目。但是,在此次调查活动中反映出了上海的红木家具销售缺乏规范、有效及统一的监管体系,市场情况较为混乱,无疑给上海红木家具制造厂家和经营单位敲响了警钟。
维护市场稳定,需要市场自身的规范发展。目前,中国红木家具市场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上海举办的“2016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对规范红木家具市场秩序、督促红木家具企业诚信经营、推动红木家具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来源:中山商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梁晓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