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9 | 来源:中山商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摘要]“泰和园的工匠们会围绕着这几年制造的新旧产品进行评比,总结好与不好,并研发采用新技术,只为做得更精致。”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如此坦言。

泰和园内刊《泰和》5月刊
这两年,泰和园的工匠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新旧产品对比。
“泰和园的工匠们会围绕着这几年制造的新旧产品进行评比,总结好与不好,并研发采用新技术,只为做得更精致。”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如此坦言。
毫无疑问,泰和园目前正在强有力地践行着“工匠精神”,这与企业坚持的“用产品说话”的理念相得益彰。
实际上,一直以来,泰和园总是执着于产品的精益求精,不断要求工匠们对手中的每一件器具更加用心。甚至为了激励工匠们更有动力地追求更好,泰和园特意针对工匠们设置了技术级别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并因此研发了一套自己的工艺标准流程,为好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当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一词红遍大江南北时,当红木家具行业正在呼唤好产品的时代来临时,作为践行者的标榜品牌,泰和园也就更具发言权,也是时候出来进行代言了。
我们为何要谈“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或是德国制造,甚至关于“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也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用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那么,在中国,是否有这样的企业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据某权威媒体报道指出,2015年中国的实体消费市场很低迷,国人到日本爆买的产品其实是中国产的,如马桶,却丝毫未浇灭国人到日本扫货的热情。这也映衬出某种尴尬:因为工匠精神的匮乏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今天,“物美价廉”已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等。而中国自是缺乏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制造业,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
为此,无论是作为中国制造业中极小的一个家具企业,或是作为中国红木家具品牌中的代表企业,泰和园也依旧想以民族情怀守望“工匠精神”,并期许国人对中国制造也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也期望制造业的企业们团结一致,倾尽全力做好产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我们是如何践行的?
直白地来说,产品是“工匠精神”的最直接体现。而在泰和园,在提及产品前,很有必要提及其掌舵人邵湘文的思想理念和作为。
但凡设计制造出了精品红木家具,邵湘文总是会毫不吝啬地与每一位到访的客人分享,这份大度来自于他对红木家具的执着情怀,而他也早已不再是只专注于生产商品的商人,更多的是他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与“中国艺术红木家具传承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促使他站在了行业的高度,去关注和支持着整个产业的发展。
很多次,在家具行业高峰论坛上,谈及品牌或是产业该如何发展,很多人都见识过邵湘文的睿智,并为之鼓掌,“红木家具的继承与创新,实质就是如何正确的继承传统,让创新更具有时代精神的问题。如何继承,是个学问,这包括继承传统红木家具的历史与文化,继承传统红木家具的造型与结构,继承老一辈的匠人精神。这个时代要留给后人怎样的收藏品,难道留给后人明清的家具吗?当我们身处盛世,我们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视角,不仅要学习古人,还要勇于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的设计和重视用户体验。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何愁当代经典出不来!红木人的春天已经到了。 ”
正因为邵湘文始终具备的清晰思路和果敢精神,泰和园在产品方面的“精益求精”也更加地接地气。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泰和园不仅对“丝翎檀雕”技艺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研发和推进,而且已将其在红木家具上演绎得出神入化,令众人惊叹。此后,泰和园还对产品进行了有效改良,最鲜明的举动就是:对比新旧产品,主要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进行逐步改进,尤其是各个局部细节,毫不懈怠,直到整体神韵达到最合适的状态。
自此,在虔诚和专注的情感里,泰和园工匠们在同样的比例、同样的工艺中生出截然不同的家具味道,最大的妙处就在于他们每个细节的拿捏之要。在这个过程中,泰和园的工匠们自身的技艺也得到了升华,无数的精品也就自然而出。
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能力,决定了一个制造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结果,在泰和园的追求里呈现得十分清晰。最后,也不由得感叹:一个企业,若有“巨匠”,还怕没精品?(来源:泰和园《泰和》5月刊 舒鋆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