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 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摘要]熟悉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的人,说起广作家具,脑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用料厚重、造型大气,又具西洋风,可谓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独一无二的“混血儿”。这就是广作家具的特色,几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广作家具也因其大气之势,更符合皇族的威严与气派,最终获得了清皇朝的青睐,成为后来京作家具的“鼻祖”,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熟悉中国传统家具三大流派的人,说起广作家具,脑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用料厚重、造型大气,又具西洋风,可谓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独一无二的“混血儿”。这就是广作家具的特色,几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广作家具也因其大气之势,更符合皇族的威严与气派,最终获得了清皇朝的青睐,成为后来京作家具的“鼻祖”,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在经历了战争磨难以及十年浩劫之后的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曾一度遭“遗弃”,包括深具浓厚传统文化的老三作传统家具。红木家具行业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传统文化传承层面,没有受到很好重视,“唯材论”则喧嚣不止。而今,当行业发展进入深耕期,当国家领导人开始不遗余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候,当后起之秀“仙作”“东作”有后来居上之势的时候,我们终于回过神,在文化、艺术与工艺上独树一帜的广作家具已“失声”多时。此刻,除了携手扛旗“广作”大旗,奋起直追,我们还要发展壮大“广作”。所以有了“广作家具传承与发展联合会”的成立,有了“新广作”的面世。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广作’是‘广作’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广作家具基础上的创新与突破,‘广作’的主要特点还会保留,但又有其创新点。”志成红木总经理汤朝阳说。可以说,“新广作”是志成红木独辟蹊径传承与发扬广作家具。虽然这两年,广东地区的红木家具企业都开始重视广作家具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在努力探索传承之道,但并没有显著的效果,似乎有些力不从心,毕竟传承与创新这两点,理论可以探讨很多,落到实处却有一定的难度,可谓是知易行难。志成红木选择推出“新广作”这样一个分支,就是希望在传承广作家具的同时,丰富“广作”的内涵。
“新广作”在用料上是继承了“广作”的特点,遵循一木成就一器,用料厚重,特别是在家具的腿足上,使其造型上看起来仍然有大气风范。混搭西洋风是“广作”的另一特点,镶嵌玻璃油画、大理石,运用“西番莲”、“葡萄藤”、“东洋花”等华丽纹饰,专属西欧元素与中式风格糅合一起。在这点上,“新广作”也有所继承,在中式元素上“混搭”简欧风格,主要是在家具造型上采用了欧式风格,而纹饰上则较少用到西式的华丽纹饰,从整体上显露出“新广作”风姿。
作为“广作”流派的分支,“新广作”有其独特的创意,除了简欧风格之外,最大的创意之一就是家具的边角处,如椅子的搭脑、现代床头靠板等,大胆地采用了充满现代感的切割手法,切割面幅度有所夸张,远观有棱有角,充满了张力。仔细观摩,则发现每一直线都是具有微小弧面的直线,类似于传统家具中的倒棱艺术,圆润而不是刚性。这恰恰体现了“新广作”的深层理念——岭南武术精神,刚柔并济,将有形化为无形,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此外,铜件的新式用法也是“新广作”的创意。铜器配饰大多有各自的艺术造型,因而也是是传统家具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铜器配饰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添了色彩。至今,红木家具中也常用到铜器配饰。这些配饰主要有合页、面叶、扭头、吊牌、曲曲、眼钱、拍子、提环、包角和套腿等。“新广作”梳妆台、衣柜、电视柜等也广泛用到了铜器配饰,不同的是,“新广作”的铜器配饰在造型上比较大胆,如直接以整件铜器折弯后作为拉手,上面雕以花纹图案,精致美观。铜器边沿做了圆形处理,打磨光滑,不容易挂坏衣物或刮伤人体,整体工艺美观大方。金属之刚毅与木之柔和相结合,无论是色泽上,还是软硬程度上,都相得益彰。
源于岭南特有的武术文化以及包容、博爱精神的“新广作”家具,是志成红木经过大量研究岭南文化,特别是李小龙武术文化精神之后的创新之作。以丰富的岭南文化精髓为底蕴,辅以中山地区特色文化,使得“新广作”重新诠释了广作家具的内涵,延续“广作”精神。在未来广作家具传承与发展之路上,“新广作”的力量值得期待。(来源:中国古典家具网 徐妃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