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1 | 来源:《品牌红木》杂志
[摘要]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红木企业,大家都应该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考虑问题,要有珍惜资源,传承工艺,铸造精品的理念,从而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红木家具所使用的木材是其不可弃的物质载体,但这种载体让绝大多数人对它摸不清看不透,只是盲目地崇拜和跟风。在这种情境下,国家标准GB18107-2000《红木》出台,是为了规范市场,为了平衡生产与木材流通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更为了使广大消费者找到购买依据,利益得到保障。
《红木》国标不应成为某些人、某些企业炒作的工具,这与国标制定的初衷大相径庭。2013年6月18日,国家标准《红木》修订正式启动,在2013年至2014年10月间召开的《红木》国标修订起草小组四次工作会议中,与会者大都各执一词,存在很多意见与分歧。
记者认为,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红木企业,大家都应该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考虑问题,要有珍惜资源,传承工艺,铸造精品的理念,从而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且听专家如何说。
殷亚方 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秘书长
新树种入国标的四个考量
随着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现行《红木》国标中的树种范围调整与否,学术界存在不同的声音。应尊重《红木》国标中确定红木树种范围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对学术界提出的研究结果和证据进行充分讨论与分析,进一步明确红木的树种范围,提高科学性。
新树种入国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从木材解剖学角度出发;二是对明清家具残片木材特征的分析;三是考虑国内红木市场的同时还要尊重历史、科学与社会的需求;四是参考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及其资料。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注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砍树,最好能砍一棵,种两棵。我们要重视培育木材、珍惜木材,无论该树种是否列入国标,都应秉持这个观念。
邵晓峰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利大于弊,减轻环境压力
如能扩大红木的树种范围,《红木》国标的修订将会利大于弊。就国际大环境来看,需要重新审视许多树木的性能,一些树种的物理品质甚至优于现行国标中的树种。
原木材料资源是红木家具企业的生命线,甚至有“卖家具就是卖原材料”的说法,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但客观存在的现状却是如此。增加树种有利于缓解这一局面,即与其使得商家投机于少数的树种,不如将树种的面拓宽让家具产业回归到设计与制造本身,这是立足长远的考量。企业应当大力开发新材料,选择红木的替代品,并引导人们关注新设计、新理念、新工艺、新时尚以及新的价值观,以减轻消费红木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国标之修订,将会对多维环境的和谐维护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家具用材的合理采伐、可持续开发,真正对珍稀树木的保护与利用产生积极的意义。
张耀丽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木材科学系副主任,木材树种鉴定专家
应淡化33种木材,强调8大类别
由于CITES公约的管制,红木资源越来越紧缺,从红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当增加一些优质的树种并非不可行,但要非常慎重。
首先,要遵循红木标准制度的原则:“从木材解剖学的角度,研究明清家具残片的木材构造特征,研究当前红木家具用料,参考国内外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和资料”。其次,拟增加的树种还需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不轻易增列至新国标内。至于国标增添树种是否对收藏者和消费者产生不公,关键在于增加什么树种,若只是增加东京黄檀,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在行业中,东京黄檀一直以越南黄花梨来流通,只是以前我们并不知道越黄是哪个树种而已。东京黄檀列不列入新国标,它都是红木(香枝木),这是不争的事实,收藏者该收藏的早已收藏了。至于国标若增添其他树种,不排除这种现象的产生。
本人赞成淡化《红木》国标列出的33种木材,而强调8大类别。国标的修订,不可能增加太多树种。要使红木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开源节流,一方面要大力开发红木5属木材中能满足8类红木要求的树种;另一方面要节约资源,利用现有的红木原料,尽可能把红木产品当作工艺品来制作;与此同时要大力培育红木人工林树种。红木人工林的培育,对环境能起到净化作用,是利国利民之事。
金樟洪:浙江年年红家具总经理
挣脱材料“标准”限制,注重家具文化传承创新
《红木》国标曾经发挥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现在还来纠结国标与传统家具产业之间如何如何,已经过时没有意义了。我们要认清形势,破除固有的观念,集中精力在传统中式家具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上。否则,国标只会束缚企业的手脚,不利于产业的繁荣与进步。
国标根本解决不了传统家具产业的发展问题,五年后必然会出现中国人到底要使用什么家具的疑问,必须跳出材料“标准”的条条框框来理解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家具文化。有人担心红木材料越来越稀缺,到时候无“材”可用了,只能工人失业、企业关门闭市。这纯属杞人忧天,优质木材多得是,在形制、工艺上赋予传统文化内涵,制作成精品家具才是真正该思考、有意义的,否则不论什么标准的材料也仅仅是木头而已。
简而言之,传统家具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挖掘中式文化,把传统家具文化做实、创出新意,这才是解决传统家具产业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来源:第二十七期《品牌红木》杂志 马茜/整理)